考研理论核心考点知识:KJ法
发布时间:2020-11-20
对于已经进入市场的商品,自己平时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比平时更深入地观察,发现问题点,在每一张卡片上记录一个问题点(30张左右)。
记录的时候注意,要具体指出“哪个部分的设计有问题”,不要笼统地说“设计有问题”。
这样找缺点的过程大约要1小时。然后将根据一定的课题,在大纸上(如A1大小)整理这些提出问题的卡片,根据问题的内容、流向因果关系等因素有机地进行认识与把握。
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感受到的、思考到的东西用生动的语言记上小标题。作为设计师,有可能从分析的过程中找到下一阶段的重要关键词。
KJ法称为解决问题型的发想创造法,在设计界被称作“Re - design(再设计)”,对既有物加以改良的设计方法”。
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产品,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专家,对这些问题要先进一步掌握,然后为新产品的开发作参考,因此这方法可说是基于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开发视点。经常以新的发想、着眼点去开发新产品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提出问题的要点
(1)对产品的不满——谁都能做,这是一般消费者的不满。
(2)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针对某一个产品来进行,当然可以看其好的地方,但主要是要发现它有问趣的地方,如产品的注塑工艺、设计上的问题等。这些方面就需要专家来看,一般的用户可能不了解。由设计师来做的话必须要“批判地肯定”。
(3)了解问题的起源——注意问题产生的背景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人为产生的,还是不可抗力产生的,是组合方面、构造方面产生的,还是加工工艺产生等等。这些问题用KJ法来做就特别有效,可以分得很细。
(4)批评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随便的批评,要从一定高度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批评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性,具有说服力,具有一种学术上的“批判精神”。
(5)问题提出的过程已经帮助设计者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和自己的解决方法,具体的点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设计师在分析时,养成“把问题看作自己的问题”的驯贯是必要的。这对成为一个设计批评家绝对必要。而设计批评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做到眼高,才能带来手高。
2.课题
(1) KJ法表的完成(用不同的线标识各问题点的联系,用不同颜色的线也可)。
(2)做完表之后,将所获得的感想记录下来(用A4的纸即可)。
具体的产品分析:抽出问题点,达成对构成要素有机的、构造的把握,这种解决问题的发想法叫做KJ法(以其发明人Kawakita Jiro首字命名),
提出问题:现有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产品,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用户的角度将其彻底抽出来加以分析。
方法:每一张卡片上写上一个问题点,要尽量写的比较具体,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直接写出来。一般准备30张小卡片纸(多者不限),然后进行分类整理。
注意:大纸上的最上面要留5厘米左右,写上总体的名称。
分类整理:
(1)问题按照组分类。
注意:这个组是按照问题的独立性来分组。有时即使只有一张纸也可以成为一个组。
①相同或类似的问题点尽量放在一起,变成一个小组;
②相关联的小组放在一起,成为一个中组;
③相关联的中组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组。
全体最后进行分类整理好了之后,便可把它固定下来。
(2)画线
①小组用线画上;
②中组用线画上;
③大组用线画上。
(3)在每一组上标上小标题
①小组有小标题;
②中组有小标题;
③大组有小标题。
全体的总称放在图上边的空白处
(最好用作业后最有感想的一句话来概括),也可加上副标题。
(4)各组之间的关系用如下记号表示
①大关系
②因果关系
③相互关系
④相反关系
⑤一般关系
考研理论核心考点知识:KJ法